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
133 1693 4093

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

想私有化的不止萬達商業 多家內資房企港股坐冷板凳
發布時間:2016-04-06 17:07:29   來源:未知  |   分享到:
  在港股上市十五個月后,萬達集團下屬商業地產平臺萬達商業(03699.HK),選擇了在夜晚宣布了其私有化計劃。3月30日晚間,萬達商業發布公告稱,其控股股東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收購全部已發行H股。根據公告,可能進行的自愿全面收購要約一旦落實,將導致公司該私有化,并從港股退市。
  萬達商業公告透露,H股的要約價將不會低于48港元/股,即2014年12月23日該公司登陸港股時的發行價。3月30日,萬達商業收于38.8港元,上漲6.16%。
  希望私有化的內資房企還不止萬達商業一家,從市值來看,內資房企的港股“冷遇”已不是短期之事,其背后原因,是價值普遍被低估,還是港股投資者對房企增長模式的認同差異?
  估值與代價
  萬達商業的私有化計劃在市場已發酵大半年。事實上,早在2015年7月3日,作為萬達集團下屬商業地產平臺的萬達商業就曾發布聲明稱,將向中國證監會及其他相關監管機構,申請發行最多3億股A股,預計總募集資金不超過120億元。與此同時,萬達商業已于去年開始啟動回歸A股,并于11月13日發布了A股招股說明書。
  關于萬達商業私有化的原因,市場普遍的聲音是,與內資房企在香港資本市場估值偏低有關。以萬達商業3月30日的收盤價格計算,市盈率不足5倍,這與A股上市的萬達院線比較,可謂天壤之別,與創業板上市公司動輒幾十倍市盈率更加懸殊。
  根據萬達公布的數據,2015年,萬達集團資產(按成本法數據)為6340億元,同比增長20.9%;收入2901.6億元,完成年計劃的109.3%,同比增長19.1%。新近發布的萬達商業2015年度業績報告則顯示,去年萬達商業的收入為1242.03億元,較2014年的1078.71億元增加15.14%;公司權益擁有人應占核心溢利(扣除公允價值變動影響)為170.16億元,較2014年的148.24億元增加14.79%;每股業績6.62元,每股分紅1.05元人民幣。
  3月31日上午,萬達商業應聲大漲,到11時上漲17.65%,股價來到45.65港元,逼近48元的最初發行價。關于萬達商業的控股股東萬達集團回購股票的代價,按目前發行的港股股本6.5億股計算,收購代價在310億港元、260億元人民幣(以當下匯率計算)上下。
  “市場不認可其價值,給的價格低,于是自己加價買回來,這對市場和公司而言都是好事。”一房企人士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分析,“關鍵是估值低,萬達商業還在發展,每年分紅超過百億,萬達自己買回來,哪怕作為財務投資也是劃算的。”他對比創業板說,去年創業板490余公司,利潤規模在600億元左右,對應5.6萬億元市值,而萬達商業則是300億元利潤對應1000多億元市值,懸殊之大,令人唏噓。
  王健林一直希望帶領萬達向文化、旅游休閑、金融、電商等產業轉型,向院線、體育等產業尋求增長,并于2012年積極尋求海外并購。于地產而言,王健林一手向“輕資產”轉型,一手開始做起了減法。對于萬達未來規模,王健林預計,2016年萬達集團總收入為2543億元,同比減少12%,主要是房地產銷售收入減少640億元,至1000億元左右,同比降幅約為40%。
  內資房企的港股冷遇
  從股價來看,港股內資房企股價普遍低迷。當下股價較高的是富力地產與龍湖地產,在11元左右,此外,碧桂園股價在3港元左右,恒大股價也在6港元左右徘徊,融創中國在5.1港元左右,擅長中高端改善住宅的央企背景開發商中國金茂(原方興地產),股價更是從3港元上下波動至2.2港元上下。
  率性如融創中國掌門人孫宏斌,今年1月,融創在上海舉辦全國媒體會上,有記者問孫宏斌會不會買萬科的股票。彼時“寶萬之爭”正膠著,孫宏斌回答:“不買,太貴,要買買自己家的。”他簡單的算了一筆賬,對比了港股上市的融創中國與萬科A的市值:萬科市值2700億元,融創是萬科的1/27,“這么便宜的公司不買,我買貴的不是有病嗎?”語氣隨意,但他說明了自己的邏輯:當時融創的銷售額是萬科的1/3到1/4,如果市值也是1/4左右的話他認同,但1/27他認為融創“太便宜”,未來會有更快的增長。
  他的確買入了融創的股票。香港聯交所的公開信息顯示,孫宏斌于去年8月27日增持了融創中國的股份,涉及365萬股,以公開信息顯示的4.227港元平均持倉價計算,投入資金近1543萬港元,增持后孫宏斌的股份占比則升至47.1%。當時有媒體援引融創相關人士的評價稱:“老孫肯大筆買入一定是感覺股價被低估了,上千萬的資金也不是小數了”。
  而退市又是一種最為直接的方式。去年以來,多家在香港或境外上市的房企將目光轉回A股市場。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,十年前便有回歸之心的富力地產,去年也正式啟動了登陸A股市場的計劃。根據證監會官網預披露的信息統計,去年年初截至11月13日當天,共計有85家公司發布了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,其中,富力地產擬籌集350億元,位居榜首,萬達商業則擬募集120億元。對此,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記者分析稱,去年以來國內利率水平趨低,A股對于內資房企的吸引力明顯增強。他認為,以往內資房企對港股的融資環境趨之若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現在內地的融資情況也很有優勢。
  內資房企股價較低已是不爭的事實,特別是在此前的A股牛市階段,不少在香港和境外上市的涉房企業希望回歸A股。去年下半年以來,雖然A股出現多次波動,但相對港股、美股的股價表現而言,仍然對內資企業具有吸引力。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,去年以來國內利率水平趨低,A股對于內資房企的吸引力明顯增強。他認為,以往內資房企對港股的融資環境趨之若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現在內地的融資情況也很有優勢。
  估值反應了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度。關于港股對內資房企的態度,在2014年陽光100、萬達商業等公司登陸港股之時,房地產與金融資深評論人黃立沖就對本報記者表示,香港資本市場對于投資內地房企甚為審慎,內地房企在香港資本市場融資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,難以像過去一樣以高估值發行股票。
  審慎也是有原因的。港股與境外資本市場青睞運營型公司而非資源導向型企業,美國等市場金融工具成熟,開發企業輕資產程度較高,而內資企業對資產依賴度高,通過借貸拿地、開發項目的模式仍是主流,資產較“重”,資金運營效率相對低下。這種模式的差異,影響了投資者的態度。對此,黃立沖30日深夜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,香港與海外資本市場對房地產認可的有其標準,如價值產生高度依靠運營而不依靠資產,案例喜達屋等;其二,基本上不持有任何資產,依靠管理和運營輸出賺錢;其三,往往在開發階段獲取大部分的價值,卻不承擔大部分的風險,利用資管和無風險的金融杠桿(不保底)來賺錢,如鐵獅門、與漢斯地產等。
  年報顯示,萬達商業去年物業銷售、投資物業租賃及物業管理和酒店經營三大板塊,收入占比分別約82.5%、10.9%和4%。根據黃立沖的判斷,雖說房企私有化存在難度,也曾出現退市失敗的情況,但萬達商業在港上市時間較短,基本沒在香港發可轉債,預計退市比較簡單容易。
電話咨詢
在線留言
在線地圖
返回首頁